股票配资后台软件 三流大学靠论文发表,一流大学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
浙大新校长杨卫在接受《大学周刊》访问时,对大学发展股票配资后台软件,谈了些相当精辟的看法。他说:“以美国大学为例,它们是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
然后,他做了精辟的分析: 一所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从管理上要求教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驱动力,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论文发表得多,就意味着教师花在做研究上的时间也多。
因此,三流大学要提升,就得要求师生多发表论文。 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两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再发展,这位教师能几年磨一剑,做一些引导,引领这个学科发展,更带有原创性的工作,带领学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国际一流学者了。
所以,一流大学不要求教师发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们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只是给更宽松的环境做研究,由教师在好奇心驱动下自由发展。在国际上前几名的顶尖大学,所有的教授都是该学科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因此,这些学校要求其教师除了保持自己作为这行顶尖的学者外,还要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让这些最好的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每所学校发展阶段不一样,水平不一样,对发表论文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
上面这句话讲得太对了,太好了。不是在世界一流名校待过较长时间的学者,是不会有此高见的。杨卫到底是共和国建立以来第一个当了大陆大学校长的长春藤毕业生。
按照杨卫的标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刚刚进入世界的三流水准。十年前,中国大学是没有资格谈SCI的。现在,前五名的学校,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京在SCI的数量上,已经能在亚洲占一席之地了,拿到美国比比,也不见得丢人。中国有人海优势,再往后,这个成绩会更好。但这种比法再往后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人家二流学校,不跟咱比这个。要用人家二流学校的比法,我们的清华、北大、浙大,又回到起点上:重新洗牌,咱们的成果几乎是零。
清华、北大、浙大还要做多久三流大学?
我们怎么才能进入一流大学?顶级大学是人人没有把握,只能当做一个崇高的目标。
我个人幸运地在美国顶级大学待过,我做助理教授中的三年就是在芝加哥大学度过的,然后到宾大的沃顿商学院当副教授。1980年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与经济系,应该是顶级,甚至是第一。
中证智能财讯 会通股份(688219)7月14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800万元至1.02亿元,同比增长35.09%-56.58%;扣非净利润预计7500万元至8500万元,同比增长67.56%-89.9%。以7月12日收盘价计算,会通股份目前市盈率(TTM)约为18.59倍-20.12倍,市净率(LF)约1.92倍,市销率(TTM)约0.62倍。
中证智能财讯 奥特维(688516)7月14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97亿元至44.62亿元,同比增长66.71%-77.24%;归母净利润7.26亿元至7.72亿元,同比增长38.92%-47.70%;扣非净利润预计7.29亿元至7.75亿元,同比增长45.08%-54.24%。以7月12日收盘价计算,奥特维目前市盈率(TTM)约为8.23倍-8.49倍,市净率(LF)约3.6倍,市销率(TTM)约1.53倍。
在1990年,芝加哥统计过,90%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与芝大有渊源,所有知名商学院的会计学与金融学的当家学者(是讲座教授,但通常不是系主任),与芝加哥大学有渊源。这几年,芝加哥大学的经济与商学,一流没有问题,顶级可能就不是公论了。现在顶级的位子,应该是哈佛与沃顿。1983年的沃顿应该只能算一流,哈佛商学院连一流都谈不上,甚至是被认为是一群二流学者拿着哈佛的老牌子在招摇撞骗。
我的母校罗彻斯特大学在我念书的时候(1974年),应该是一流大学在做顶级大学的梦,现在是一流大学在往下降。我现在担任讲座教授的杜兰大学应该是一流的尾巴,杜兰从来没有做过顶级的梦,想都不敢想,连一流都岌岌可危。表面上都是美国的大学,二战以后,老美在各方面称霸了六十年,学术也不例外,不能不用老美来做度量衡(calibrator)。英国的三家,是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回光返照。
从我的分析来看,大家可以知道,二流与三流可以按学校来分,一流多少能按学校分,顶级的大学与顶级的专业就不一定在同一个学校了。顶级大学的排名是相当稳定的,基本上取决于历史、资源、地缘环境。顶级专业的排名是相当不稳定的,走掉一个大师,或大师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顶级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以大学来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应该是三流,但在清华与北大,有些专业领域已经有点二流的味道,浙大是扎扎实实的三流。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大学是不入流。别难过,印度也一样。甚至日本也好不到那里去。日本自从百年前,有些大学冲进三流后,绝大部分的大学还是不入流。日本是靠武力与团结力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学术与思想上面是没有太多的建树的。这几年,北大与清华的国际化与超前意识,比绝大部分的日本大学要来得强猛。
我曾在香港科大做会计系的创系系主任,在离开科大那年,按顶级学术成果排名,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多少是玩了花招,1999年的香港科大会计系应该是扎扎实实的二流顶端,应该是美国之外的第一名。香港科大的这个第一也是岌岌可危,香港中大来势汹汹。在会计学与金融学的领域里,全是老美天下,老欧只有亦步亦趋的份儿。由于拥有大海龟与牛外教,在会计与金融领域,香港的三大(港大、中大、科大)基本上比欧洲大学好,而且独步亚洲。
什么是二流大学?
杨卫为二流大学做了相当好但不完美的定义:
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两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
它不完美的地方,在“一年能……发一两篇”这句话上。我认为到了二流学校,基本上,已经不用简单的数字管理,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最好杂志一年能发一两篇,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是,别说二流大学的教师了。我下面会详细分析。
我先分析一下三流大学与二流大学的不同。
三流大学,应该是像美国的California State、Kansas State、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中国大陆的北大、清华、浙大这一类的大学。这些大学有一个共同特性,都是公立大学。公立大学是外行官员管内行学术专家,就是咱们所说的“红管专,外行管内行”。这些外行官员都要找一些“客观标准”来做管理依据,就自然数字挂帅了。
在美国,这些大学都是资源较少的州立大学,这些大学,有些就被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像California State。有些是小州的州立大学,像Kansas State。这些大学,校长底气不足,难以抗拒州政府与议员的干涉。天下英才有限,到了这些学校,能分到的人才,就微不足道了,数字管理,简单明瞭,成本低廉。
在亚洲,官本位下,校长发挥空间有限,许多是新兴国家,资源也有限,发展学术的第一步,就是先让教师们有拿到学位后继续念书的习惯。用SCI数目来管教授,就如同用考试来管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质教育与学术效果,但总比不管好。到了不入流的大学,基本上就是随意管了。台湾的有些私立大学、大陆的大部分大学就是这一类。
下面的表一是基于美国大学最被认可的排名,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2006的报告,再依照我自己的判断,为顶级、一流、二流及三流大学列出一些例子。表中的顶级与一流大学几乎清一色是美国学校,是因为美国有最好的制度设计,几乎把全世界的学术精英完全吸收过去。
亚洲的三家二流大学:香港的科大与中大、日本的筑波都有很大的美国影响。读者可以指责我有偏见。我走遍世界,在欧、亚、北美、南美各国中的顶尖大学都有些朋友,参观大学、分析学术环境是我的嗜好,本文只能说是我的看法,不能说是我的科学论断。学术是尽可能地寻找客观的数据,但是学术结论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在表一里,各位也可以看到,顶级大学全是美国的私立大学,较好的一流大学,还都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到了一般的一流大学,公立大学就多了起来。二流大学与三流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大学。没有列在表里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私立大学,它们都是不入流的。这就是资源与体制的互补了,私立大学体制灵活,如果有足够的资源,会办得比公立大学好。如果资源不足,私立大学的灵活体制反而导致它们胡作非为。
顶级(例):Princeton, Harvard, Yal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anford, MIT, Chicago
一流甲:U Pennsylvania,Columbia, Duke, Brown, Cornell, UC-Berkeley, Washington U, Northwestern,Carnegie Mellon,U of Michigan, Johns Hopkins, Dartmouth College, Rice, Vanderbilt, Emory, Cambridge (UK), Oxford(UK), UC-LA, Georgetown
一流乙:UC-San Diego, UNC-Chapel Hill, U of Illinois, UT-Austin, NYU, U of Virginia, Toronto, UW-Madison, Ecole Polytechnique (France), U of Sothern California, U of British Columbia, Rochester, U of Minnesota, Case Western, Georgia Tech, Lehigh, U of Washington, UC-Irvine, Notre Dame, Tulane, Penn State,
LSE (UK)
二流:Maryland, Florida, Ohio State, U of Pittsburgh, Boston U, Texas A&M, Rutgers, Purdue, U of Iowa, Indiana-Bloomington, 香港科大, Michigan State, SUNY, Buffalo, U Kansas, U of Arizona, 香港中大, 筑波大学
三流(例):东京大学, 大坂大学, 清华, 北大, 首尔大学, 台大, 浙大, National Singapore U, U of Alabama, U of New Hampshire, California State U System, 成大
按:本表基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6的排名,再依作者的了解加以调整。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排名偏重本科教育的角度。本表的微调多考虑了些研究成果的因素。表上顶级与一流大学,作者大多亲身访问过,每一家学校都有相识,在其中一半学校,作者做过学术报告。
台湾的台大,大陆的北大、清华与浙大,被分到三流,是让人非常气愤与不服的。台大、北大、清华、浙大的学生素质绝对的超过我任教的杜兰大学。台大、北大、清华、浙大的老师的“脑素质”也不逊于杜兰大学的老师。为什么杜兰可以在一流大学中吊个尾巴,而我们的北大、清华被列入三流呢?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杜兰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北大、清华、浙大是中国的国立大学。环境与体制,决定了学术机器的生产效率,原料的品质(老师、学生的天生素质)当然也会影响成品的质量(学术成果),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二流大学,应该是SUNY/Buffalo, Rutgers, Florida, Kansas与香港科大这一类的大学。这些大学由于资源、地缘、历史因素,没法子与一流大学较短长。表上的一流与二流大学的运作、目标、渴望,基本是一样的。它们只有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差别。顶级大学的年轻副教授通常是一流大学争聘讲座教授的目标,一流大学的少壮副教授通常是二流大学争聘讲座教授的目标。三流大学与二流大学之间的交流就要少多了。北大与清华已经有点二流大学的架势,就是因为,它们已经有点能力在一流大学的少壮精英头上动脑筋了,例如清华用了五年的时间操作,礼聘钱颖一从Berkeley回清华,浙大才刚刚有这个概念呢!
在顶级大学,谈文章的篇数,是粗俗的行为,被大家取笑、不耻。在那种学校,著作等身、大气蓬勃是理所当然,有什么好吹的?在一流大学,学者是梦昧以求“这辈子”能有“一两篇”传世之作。但是这个梦是深藏心底,不能说的,说出来就下流了。在二流大学,是公开的说:“想当教授,就得有一两个全垒打。”意思就是,想当教授,非得在顶尖杂志,发表一两篇论文不可。如果像杨卫说的,每年要发一两篇,就成了“牛饮”,只有三流学校的牛才这么公开地鬼叫。二流学校公开招聘讲座教授的时候,基本上看的是品质,不是数量。可是在内部提升的时候,基本上看的是数量,不是品质。人家已经都做牛做马怎么多年了,没有功劳有苦劳,咱二流大学资源有限,那能养得起这么多神仙?只要你还努力听话,时间到了,苦够了,也就当上了教授了。
看一个学校的教师管理机制,就能看出这家学校的定位。
在顶级大学,教授几乎人人有个讲座(endowed chair),这些老爷都是千辛万苦从对手那里挖过来的。助理教授几乎没有一个能升上去,极少数能升上去的,老早就有对手在挖墙角,又得千辛万苦的挽留,年纪轻轻,就得给他个讲座教授。校长的任务不是“管”这些人,而是哄着他们,赔着笑脸,防着他们与别人“谈恋爱”。
校长更重要的任务,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知道各专业领域的动向,聘请到领导未来二十年学术方向的大师。校长对大师那敢说个“管”字,磕头都还来不及呢!那怎么“管”这些老爷呢?出个假货怎么办?别担心,这些人好管极了。只要你的学校有足够的大师,顶级大学当然是大师如云,他们互相把对方管得贼紧。老子好不容易混到这个江湖名声,才能如此吃香喝辣,我们中间如果出了一个假货,别人对我们的本事产生怀疑,我的数十年修行,岂不被糟蹋了?在顶级大学里,每周定期的研讨会就是擂台,那些大师们,在擂台上杀得你死我活。
当然,如果一个顶级大学,请了个无能校长,一口气找了一群假大师,这个大学就马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这个顶级大学就垮了。这就是为什么,顶级大学都在美国,又都是私立大学。因为只有美国的顶级私立大学才能发展出一个极精细的大师互相监管的“教授治校”的机制。美国的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用了三百年的时间,用世界最优渥的资源,运用市场机能,慢慢把美国的学术巨厦的上梁弄正了弄直了,美国的一流大学像伯克莱、康奈尔才能放心的让教授来管自己,管学校,甚至管校长。
结语
我对中国与大中华地区的经济与学术发展是非常乐观的,有些人甚至说我是盲目的乐观。逐渐地,我发现,就是乐观的我,也都低估了中国与大中华地区进步的速度。
一所一流大学的内部条件是资源、历史、地缘,外部条件是开放、透明、竞争的学术市场。浙大与清华起码有了历史与地缘的优势。中国之大,没有人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垄断市场或阻止市场发展的脚步。这个庞大的市场,会养出大鱼,浙大与清华都有可能是条大鱼。
我认为,浙大与清华都没有理由毛躁,急吼吼地要长大。长大是必然,长得好,就不是定然。学术如同好酒,资源、历史、地缘有了,外部环境对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当今之急,是寻找资源与妥善运用资源。同时耐心地、逐渐地改变外部环境。
一流大学之间的竞争是君子之争,合作是道义的合作。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是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不断流动的。这些流动切断了个人的私心,增加了信息,辅佐了判断,加强了监控。
进入一流大学最难的一步,是从封闭性的三流大学跨出来。改革与利益重分配是孪生兄弟。在改革中,现有的当家人、在位者是输家。吴家玮并没有把香港科大办成一流,但是在新生的香港科大没有输家,个个是一流大学的支持者,甚至是狂热的信徒。科大的成功站住脚跟,有了成果,让香港其他六家大学能兵不血刃地进入二流大学。一个成功的改革,压力要来自外股票配资后台软件,不能来自上(会官逼民反),更不可能来自下(那就是造反,更是天下大乱)。浙大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清华的压力,清华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浙大的压力。公开、透明、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是必要的压力机能。
美国浙大大学清华北大发布于:河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